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狂犬病作为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等高发地区。每年有约5.9万人因狂犬病丧生,其中99%的病例由犬类传播。由于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因此暴露后预防(PEP)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预防措施主要依赖于注射狂犬病疫苗。然而,传统疫苗存在诸多问题,如免疫程序繁琐(需多次接种)、费用高昂以及中和抗体产生缓慢,这使得疫苗在开展中国家的接种率较低。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疫苗来改善这一状况。
传统狂犬病疫苗的开展历程中,动物神经组织疫苗曾经主导一时,如巴斯德疫苗,但因其易引发神经并发症而被淘汰。随后,禽胚疫苗逐渐出现,然而也因免疫原性较低且需多次注射而未能广泛应用。细胞培养疫苗如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和Vero细胞疫苗虽然在免疫原性方面有了提升,但其高昂的生产成本和多剂量的接种方案仍然是其主要障碍。特别是在开展中地区,频繁的注射和高昂的费用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受到严重限制。
在此背景下,mRNA疫苗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逐渐崭露头角。mRNA疫苗顺利获得编码狂犬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来触发人体内的免疫反应,按照其机制可分为非复制型和自我扩增型两种。其生产不依赖细胞培养,因而显著降低了成本,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此外,由于mRNA不整合进入宿主的基因组,其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在免疫效果上,mRNA疫苗可以同时激活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有些疫苗甚至仅需单剂接种即可给予持久保护。
在动物实验中,mRNA疫苗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潜力。例如,在小鼠、犬和猕猴等动物模型中,自我扩增型mRNA疫苗的表现与传统DNA疫苗相当,甚至取得了更好的保护效果。且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在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持续时间上均有显著优势。
在人类临床试验方面,现在已有部分mRNA疫苗进入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的CV7202在低剂量接种时,所有受试者均达到了所需的中和抗体水平,同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然而,高剂量时容易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提示需要进一步优化剂量和接种程序。
然而,mRNA疫苗的推广同样面临挑战。比如,动物实验的优良效果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未完全显现,可能与递送系统或物种差异有关。此外,mRNA疫苗对冷链的高度依赖以及缺乏长期免疫持久性数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开展方向包括优化递送系统,提高热稳定性,以及开发更高效的单剂疫苗等。
总的来看,mRNA疫苗凭借其快捷的生产能力和广谱的保护潜力,展示了成为下一个狂犬病疫苗的可能性。虽然仍需解决许多技术上的困难,但其在动物实验以及早期临床试验中的持续表现已为其成为全球狂犬病防控的重要工具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