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能有效控制和清除炎症,往往是有助于疾病加速开展的根本原因,最终可能导致多种终末期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现在,可供使用的抗炎药物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因其毒性大且疗效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医疗需求。巨噬细胞存在于全身,它们承担着清除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职责,是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防线。凭借其卓越的吞噬能力、再生能力以及对炎症的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在细胞治疗中发掘出了新的潜力。此前研究表明,M2型抗炎巨噬细胞在很多疾病模型中有效减少了损伤。然而,由于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这可能在炎症的微环境下发生病理性转变,从而限制了其功效。
当前,基于巨噬细胞的细胞疗法在缺血性中风、心肌病、肝硬化及肾衰竭等疾病中发挥潜在作用,而进一步提升M2表型的稳定性对于这些疗法的成功至关重要。近期,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研究中,成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炎症治疗方法。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癌症,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而如今,CAR技术已渐渐扩展到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应用领域。CAR-T疗法在肿瘤学取得的显著突破,激发了其在自体免疫疾病和纤维化疾病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响应炎症细胞因子的CAR-巨噬细胞(CAR-M)疗法,以更好地治疗多种器官的炎症疾病。这一创新疗法与传统CAR提高免疫细胞功能以增强免疫力的方式不同,其特点在于能将免疫效应反应调整为免疫抑制反应。当被损伤组织内部的炎症因子激活时,CAR-M可以促使机体产生抗炎及愈合反应,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并修复组织损伤。
技术上,新型CAR-M细胞疗法由识别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作为胞外域构成,其胞内域则由白细胞介素-4受体α(IL-4Rα)组成。这一CAR结构的设计让抗TNF的scFv能够专门结合TNF,并启动信号转换,将工程化巨噬细胞编程为具抗炎功能的M2型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在急性和慢性炎症疾病的小鼠模型中,CAR-M细胞疗法均表现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输入CAR-M细胞后,炎性肾脏中巨噬细胞转变为抗炎表型,有效减轻了肾脏的损伤。此外,在阿霉素引发的慢性炎症模型中,CAR-M在TNF的持续高水平下,保持数周的抗炎状态,并改善了肾功能。值得一提的是,CAR-M也显著减少了肝脏的炎症性损伤。
这些发现表明,针对TNF的人源化CAR-巨噬细胞疗法在实现抗炎效果方面充分展现出潜力。该研究中的信号切换机制设计,为治疗多种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给予了广阔前景。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