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进入2023年初,"AI+医药"迅速成为热点话题,AIgn_promotion=LS_SEOGW">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甚至将其称为“下一个黄金赛道”。尽管现在还没有AI研发的药物成功在全球上市,但资本市场依然愿意抓住这一百里挑一的机会。截至2024年,全球AI制药领域已经完成了128笔融资,融资总额达到58亿美元。本年5月8日,AIgn_promotion=LS_SEOGW">英矽智能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该公司研发的Rentosertib是首个由AI生成并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即将进入关键的三期临床阶段。凭借这一领先优势,今年3月,英矽智能成功完成了由浦东创投、AIgn_promotion=LS_SEOGW">浦发集团、AIgn_promotion=LS_SEOGW">惠理集团联合领投的超1亿美元E轮融资,公司估值因此升至13.3亿美元。
在AI应用于制药领域的过程中,节省研发费用是其最大价值。医药行业有一个“反摩尔定律”,即新药的上市成本每9年翻倍一次。AI技术的应用,可能有助于加快药物研发速度,降低费用。数据显示,现在AI技术平台能够将从药物早期发现到成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时间从平均4.5年缩短至12个月。《2024医疗人工智能报告》指出,自2021年以来,AI主导的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的数量呈现倍数级增长,到2023年,全球AI药物管线数量已超过300个。然而,AI研发药物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截至现在,尚无AI药物顺利上市,甚至跨越II期临床试验的案例也极为稀少。多家创建较早的海外AI制药公司均遭遇挫折:如Relay公司在其领先的药物项目上遭遇临床失败;Benevolent公司两个核心项目在II期失败后不得不两次裁员;而Recursion公司一度与Exscientia合并传闻不断,最终搁置了四款药物的开发。
英矽智能研发的Rentosertib,现在是唯一一个成功跨越II期“死亡之谷”的AI药物。该药物针对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领域,已有超过十年没有新药问世。Rentosertib也是唯一针对TNIK靶点开发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并已于2024年8月在中国完成IIa期临床试验,10月公布了关键性数据。结果显示,Rentosertib相比同类其他在研药物,对肺功能的改善更为持续,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英矽智能计划利用此次IPO筹资所得,重点用于该关键药物的临床研发,并计划在中国启动III期研究,以及在美国展开IIb/III期研究。
然而,尽管Rentosertib的开发进展较为顺利,但英矽智能的上市之路却充满波折。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公司两度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均未成功,可能因AI制药本身蕴含较高风险。港股已有AI药企晶泰科技,其主要为其他药企给予研发服务,与其不同的是,英矽智能采取完全自主开发模式。英矽智能的管理层认为,“自研产品+license out”是一种确定性更高、投入产出比更佳的商业模式。相比之下,英矽智能凭借自身掌握的技术进行销售,而晶泰科技则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其研发重点。
AI制药成功率本就较低,将自有产品推向市场寻找买家的难度不可忽视。2022年至2024年间,英矽智能分别与42名、51名和59名客户合作开发药物及其他相关产品,其中仅有四例成功实现资产授权,首付款收入约1.2亿美元。2022年11月,英矽智能赢得了与跨国公司赛诺菲间的一项大单,计划推进6个新的创新靶点的药物研发,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但两年多过去,仅取得其中三个靶点的首付款收入1250万美元,尚无进一步合作的消息传出。
根据招股书,至2024年,英矽智能的收入从2022年的3015万美元增至8583万美元,由此带来的净亏损亦缩小至0.17亿美元,同比缩窄了92%,显示出一定的改善趋势。然而,英矽智能三年来累计亏损已超过4.5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净负债和流动负债净额分别高达6.64亿美元和6.73亿美元,实现盈利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